狗皮炎的發病原因
真菌感染
小子菌、須發癬菌、石膏樣小梅子菌等真菌都可使犬感染。
寄生蟲感染如疥螨、蠕形螨、虱、蜱、血吸蟲、蚤、鉤蟲等寄生蟲感染。
外傷感染
機械性、頸環擦傷、自體挫傷、亂抓引起外傷性皮炎。燙傷、凍傷、放射性損傷等可引起內傷性皮炎。
化學品刺激
化學洗浴劑、塗搽刺激性藥物、膿性分泌物長期刺激,都可引起外傷性皮炎變態反應性刺激藥物變態反應、食物變態反應均可導致皮炎的發炎。
症狀表現
病犬一般表現為皮膚出現條狀、片狀或不定形狀紅腫,皮膚損傷時可有潰瘍、糜爛,局部有痛癢感。
患真菌性皮炎時,患部脫毛,局部有白色粉末狀結痂,痂下及周圍有紅色突起。
患寄生蟲性皮炎時,頭部、背部、腹部可見有發紅的疹狀小結,表面有黃色痂皮,並有脫毛現象和劇癢感。
皮膚被大量炎性滲出物覆蓋時,皮膚被毛脫落,皮膚加厚,有皺裂。
治療方法
因病因不同采取對症治療。
對於真菌感染可用克霉唑軟膏、癬淨軟膏或達克寧軟膏塗搽。
對於寄生蟲感染、皮膚寄生蟲性皮炎,參照蠕形螨的治療。
對於外傷感染,可全身應用抗生素療法,肌內注射青霉素或慶大霉素,每天2次。
對於化學刺激,可用3%龍膽紫溶液、氧化鋅軟膏或磺胺軟膏局部塗抹。
對於變態反應性刺激,可口服或肌內注射皮質激素,潑尼松1mg/kg體重,地塞米松0.15-0.25mg/kg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