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寵物常見疾病
導讀:養兔知識大全,我們行幼兔開始分析幼兔的科學管理技術,幼兔指斷奶到90日齡的家兔,幼兔比較難養,如不加強飼養管理,死亡率很高,幼兔的科學管理技術要點如下:
一是合理分群。剛斷奶的幼兔在分群時應根據體型大小、體質強弱來決定。對體型小而弱的須小心照料,籠養的每籠不得超過4只,在整個飼養期內,盡量不要換兔籠和變更兔群。
二是精心飼養。斷奶幼兔頭一、二天,往往情緒不安、食欲不振,因此,飼料盡量與斷奶前相似,每天多喂幾次,飼料量逐漸增加,待適應後飼料品種要多樣化,飼料要新鮮、營養要全面,而且要容易消化,精粗飼料要合理搭配,日糧中粗纖維含量在15·左右,粗蛋白質要求達到17%,每只每天喂給精飼料 40-60克,青飼料300-400克,隨著日齡的增加要逐步添青粗飼料喂養。
三是提供適宜溫度。斷奶初期溫度是否適宜對提高幼兔成活率有著重要關系,試驗表明:45日齡的幼兔在18-20℃的溫度下,比生活在10℃ 左右環境中增重快、死亡率低,因此,幼兔斷奶後兩周內捨溫盡可能控制在15-20℃,室溫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幼兔的日增重和成活率。
四是搞好疫病防治。要保持籠捨干燥、清潔、通風,定期要用5%的來蘇兒溶液進行消毒,注重飼料衛生,不喂腐敗變質料,青飼料上的污泥要洗淨晾干再喂,並選喂一些抗生素和抗球蟲添加劑,以控制腸炎、拉稀的球蟲病的發生。
家兔軟骨病預防與治療
預防首先,要注重家兔的日常飼養管理,科學供給飼料,保持鈣磷比例平衡,要求兔每天攝入的鈣和磷應占到日糧的0.22%和0.3%,可在兔飼料中添加適量骨粉、貝殼粉、蛋殼粉等礦物質飼料;其次,要選擇在地勢干燥、排污方便、坐北向南、背風向陽的地方建造兔捨,尤其在冬季要保證兔有足夠的日光照射,並讓兔有適度的運動量等。
治療可給病兔肌肉注射維生素AD注射液0.5~1毫升或者肌注維生素D注射液。也可用膠性鈣劑1000~5000國際單位讓病兔內服,每天服1~2次,連續服7天為一個療程。還可讓病兔內服骨粉2~3克,乳酸0.5~2克。給病兔服魚肝油每次1~2毫升,並在日糧中添加1片鈣片,每天服2~3次,連服 5~7天,療效也不錯。
養兔戶怎樣渡三難
當前,農家養兔有“三難”
一難:養兔技術、疾病防治及飼養管理中的“難”。
二難是市場難。養殖規模小的,流通商不上門收購;養殖規模較大的,流通商雖然上門收購,但也以種種理由打壓價格。大家都知道有生命的東西,只要到了該出手的時候,多養一天就是一天的損失,出於養殖成本的考慮,養殖戶也只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商品兔。
三難是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終端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到了養殖戶這裡很可能就是暴風驟雨,使得本來就勢單力薄的養殖戶,面臨重大損失或者瀕於失敗的邊緣。
小規模難抗大市場
筆者認為這“三難”是由於我國的養兔業從行業整體上看還比較年輕,“產銷”結合有缺陷,兔業行業消費市場不發達,在養殖生產方面存在“小、散、低”現象,養殖主要以農戶為主,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元,養殖分散,規模小,不能形成集約化養殖管理和養殖成本高,生產技術較低。養殖戶不能直接、全面、詳細地了解市場信息,養殖戶的利益不是由市場直接決定,而是由流通商(兔販子)說了算。
要想改變養殖戶的利潤由流通商說了算的局面,只有延伸產品的產業鏈,形成產業化,進行產品深加工,打造名牌效應。商品兔是最原始的初級產品,因此養殖戶所賺的錢,也只是起早貪黑的辛苦錢。養殖戶只有擴大規模,實現集約化養殖及管理,從初級產品生產到終端產品銷售,形成“產銷”一體,打造行業品牌,利用和發揮產品本身的優勢進入高端消費市場,增加產品附加值,充分挖掘產品的價值,才能增加收入,增強抵御和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
五個技術環節提高幼兔成活率
近日,記者在南江縣聽到東榆、長赤、關門等鄉鎮一些養兔戶反映:斷奶幼兔難養,死亡率很高,不曉得咋辦。對此,記者采訪了南江縣畜牧局高級畜牧師楊子爵。他說,提高幼兔成活率,關鍵要抓好五個技術環節——
適當放養,增強幼兔體質
幼兔正處於長身體時期,非常愛活動,也特別喜陽光,因此,要使幼兔每天都有一定的運動時間。當前是夏季,應當采取黎明時放籠,日出歸籠。春、秋兩季,采取早晨放籠,晚間歸籠;冬季采取中午放籠,日落時歸籠。其活動場所,既要有陽光照入,以免因潮濕引起癬症,又能蔽蔭,防止中暑。一般運動場的大小,以每平方米放幼兔2只為宜。幼兔的大小要基本一致。如果個體大小差異懸殊,就要分開活動,以免發生斗毆,造成傷亡。
正確供水,促進幼兔代謝
個別養兔戶誤認為家兔不需要飲水,甚至認為家兔飲水就要拉稀。實際上,家兔對水是非常敏感的,如果飲水不足,使其體內水分減少到8%-10%,就會出現食欲減退,消化機能受阻,影響幼兔的正常發育;而且,由於黏膜干燥,還會降低幼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當體內水分損失20%以上時,就能造成死亡。這種因缺水造成的死亡,在夏天尤為多見。至於幼兔喝水引起拉稀,則是由於飲水方法不當所致,有的人長期不讓幼兔飲水,或偶爾一次又給水很多,使之暴飲,這樣便會引起消化機能紊亂,造成拉稀。
正確的飲水方法是:要使幼兔隨時都能有水喝,一般每公斤體重每晝夜要給清潔飲水0.2至0.4公斤。如果喂給的飼料是含水量較大的青綠飼料,則可適當減少飲水量。
合理供鹽,提高幼兔食欲
鹽是幼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物質。特別是斷奶幼兔,每晝夜需鹽0.3至1.5克,如果日糧中缺鹽,家兔的食欲會出現明顯下降,其抗病力也隨之減弱,造成幼兔發育遲緩,易得病死亡。因此,要對斷奶小兔經常適當喂鹽,在幼兔的配合飼料中添加食鹽應當控制在0.4%至0.6%為佳。
科學喂養,促進幼兔生長
由於斷奶幼兔剛剛脫離母乳,生活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時的胃腸消化機能還很弱,如果吃了過硬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會肚脹而死。特別是體重1公斤左右的幼兔,還正處於提牙階段,牙根發癢,也不知饑飽,食量不能自控,很容易造成頸細肚子大,嚴重者可肚脹而死。這也是斷奶幼兔死亡率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為此,在飼養管理上,既要注意衛生,又要注意喂給新鮮、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精、青飼料。精料最好是熟食,每天喂精料2次、青飼料3次,采取少喂勤添,切忌吃得過飽。
疫病預防,確保幼兔健康
對斷奶後的幼兔,要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而對幼兔危害極大的疾病有兩個,一是巴氏桿菌病,二是球蟲病。
幼兔患上巴氏桿菌病後,病兔由於鼻腔分泌物過多,刺激鼻腔黏膜,常打噴嚏,並用前爪擦鼻。當病程拉長後,鼻腔的分泌物不斷增多,而且變稠,在鼻孔周圍形成痂皮,堵塞鼻孔,呼吸發生困難,有時用口腔呼吸,進而由於病兔用爪擦嘴、臉,把病菌帶入其他部位,則引起化膿性結膜炎、角膜炎、中耳炎、皮下膿腫、乳房炎等並發症,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造成大批死亡。
對巴氏桿菌病除加強管理,搞好飼養環境衛生和籠捨、用具消毒外,還應對幼兔定期進行體檢,切斷傳染源,對病兔要及時進行治療。其方法:(1)用抗出敗血清治療。即每千克體重皮下注射1~2毫升,隔8~10小時再注射1次,3~5天後即可治愈。(2)肌肉注射青、鏈霉素。青霉素1萬~2萬單位,鏈霉素0.5萬~1萬單位,每日1次,3~5天可治愈。(3)服用磺胺類藥物治療,效果也很滿意。
球蟲病,俗稱抽風病。此病主要表現為體溫正常,但食欲不振,被毛粗亂,結膜蒼白,鼻有分泌物,尾巴及肛門周圍常附有糞便。發病較急時,四肢抖動,頭向後仰,膀胱積水,很快死亡,並伴有慘叫;對球蟲病要堅持以預防為主,兔捨應建在向陽、地勢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飼料和飲水要保持干淨衛生,籠捨要實行定期消毒。
對病兔的治療,可口服磺胺或驅蟲片,每5只服1片,或者口服呋喃西林片,用量同前,也可在飼料中加入0.025%球痢靈進行治療。在飼料中加入適量大蒜、洋蔥頭,對該病也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狗狗如何訓
紅腿陸龜怎
邊境牧羊犬(Border Collie)
斑馬狗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