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被醫學界稱為是只可預防,不可治療的疾病。原因是狂犬病一旦發生,就是100%死亡。
狂犬病在我國95%以上是由於被狂犬咬傷引起的,其余為貓或別的家養和野生動物咬傷、抓傷所致。狂犬病毒大量存在於狂犬的唾液中,研究發現當人被狂犬咬傷以後,狂犬病毒首先在傷口周圍繁殖,並侵入周圍神經組織,然後每天以8~22mm的速度沿外周神經向中樞神經系統進犯。狂犬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以後,狂犬病的臨床症狀便逐漸表現出來。狂犬病的潛伏期,相差懸殊,短的10天半月,長的可達數年。潛伏期的長短取決於機體的抵抗力強弱、進入人體內病毒的數量多少和病毒的毒力大小,以及咬傷部位、傷口深淺等因素。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很特殊,開始時愈合傷口周圍發癢、疼痛和麻痺。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開始出現疲乏、食欲不振、頭痛、失眠、惡心等症狀。繼而漸呈興奮狀態,有恐懼感,對聲、光、風的刺激呈過敏反應,喉部有緊張感覺,常因大聲、吹風等刺激而激發躁動和全身驚厥。恐水症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狀,病人聞水聲或見水即現咽喉或全身痙攣。疾病後期病人逐漸安靜,恐懼消失,痙攣停止,肌肉松弛,下颌下墜,口流唾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常因呼吸和心力衰竭死亡,無藥可治。
預防狂犬病的方法是接種狂犬病疫苗,有兩種方法:(1)暴露前預防接種,即健康人被狂犬咬傷、抓傷之前,進行狂犬疫苗接種。對於常在野外工作人員、走村串戶的鄉村郵差、到疫區旅游者以及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區的群眾,犬類繁養場的工作人員,都是合適的接種對象。按0天、7天、21天接種3針狂犬疫苗,每針1.0ml,可獲1年以上的免疫力。(2)暴露後預防接種,凡是被狂犬或其它動物咬傷、抓傷時,不分年齡、性別,均應立即處理局部傷口,用肥皂水反復沖洗後,再用碘酊消毒數次。然後及時全程足量的接種狂犬疫苗。一般在被咬傷者0天(第1天,當天)、3天(第4天,以下類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狂犬疫苗1針,共5針。兒童用量相同。嚴重咬傷者(頭面、頸、手指、多部位3處咬傷者或舔觸粘膜者),除按上述方法注射狂犬疫苗外,應於0天、3天注射加倍量,並於0天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時,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侵潤注射咬傷局部和肌肉注射。聯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須在全程疫苗注射完畢,再加強注射2~3劑疫苗。即在全程注射第15天、75天或第10天、20天、90天加強注射1針狂犬疫苗,總共注射9或10針狂犬疫苗。
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被狂犬咬傷以後,因種種原因當時沒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經過數月以後“沒事”,便不需要用狂犬疫苗來預防狂犬病了。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肯定是被狂犬咬傷的話,據統計大約有5%左右的狂犬病患者,潛伏期超過12個月。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被狂犬咬傷數月後的病人,應該進行上述的救治免疫接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