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不是通過味道來判斷食物的。決定能不能吃的是氣味。貓的鼻子要比人類的靈敏5~10倍。不光是吃的東西,自己的地盤,是不是自己熟悉的人,都是通過氣味來判斷的。說貓是通過嗅覺來“看”周圍世界的,一點都不為過。 剛生下來的小貓仔能夠吮吸到母貓的乳頭,靠的也是嗅覺。眼睛還什麼都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只能依靠發達的嗅覺來探索乳頭。 不過,對於靠嗅覺來判斷能不能吃的貓來說,也有一個不便之處。沒有氣味的東西就無法做出判斷,也就沒法吃了。不管是多麼“美味”的東西,如果沒有氣味的話,貓就沒法吃了。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東西還處於冷藏狀態沒有氣味,貓就沒法吃。如果貓感冒鼻子塞了,就什麼都聞不到,什麼都吃不了,會衰弱而死。所以說“貓感冒了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不過,通過嗅覺來判斷食物也不能算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人類雖然靠視覺來決定能不能食用,但不是也有很多人會去吃那些“外觀”奇怪的東西麼?這是一樣的道理。人類是依賴視覺的動物,貓是依賴嗅覺的動物,不過貓是特別忠實於自己的本能而已。那種敢於嘗試“外觀”奇怪的食物的行為說好聽了是人類的一種挑戰精神,說不好聽了就是失去了作為動物的本能。 肉食動物一般都是不加咀嚼,將食物直接吞咽下去的。所以,我們看不到它們嚼東西的樣子。用臼齒將食物嚼碎了再吞下去是以我們人類為首的雜食動物的食用方法。而食草動物則是左右移動下巴將食物“磨碎”了再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