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觀賞魚品種介紹
孔雀魚,又稱孔雀花鳉,原產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圭亞那、西印度群島、巴西等地,作為觀賞魚引入新加坡、中國等。
孔雀魚體色絢爛多彩、體型優美自然,深受人們喜愛。孔雀魚繁衍分布於部分熱帶地區的河川下游,其野生棲地呈現多樣化,主要棲息於淡水流域及湖沼。孔雀魚繁殖能力很強,能耐受污染水域,有“百萬魚”的美稱。孔雀魚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壽命較短。分成幾種基本品系禮服、馬賽克、草尾、劍尾、金屬、蛇王。
外形特征
孔雀魚屬於熱帶魚,體長4~5厘米,是最容易飼養的一種熱帶淡水魚。它豐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狀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熱帶淡水魚飼養族的青睐。尤其是繁殖的後代,會有很多與其親魚色彩、形狀不同的魚種產生。雌、雄魚差別明顯,雄魚的大小只有雌魚的一半左右,雄魚體色豐富多彩,尾部形狀千姿百態。
孔雀魚別名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孔雀魚體形修長,有極為美麗的尾鳍。成體雄魚體長3厘米左右,體色艷基色有淡紅、淡綠、淡黃、紅、紫、孔雀藍等,背鳍較長,卜靖尖狀,尾部長占體長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齊的黑色圓斑或是一彩色大圓斑。尾鳍形狀有圓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齒尾、燕尾、裙尾、上劍尾、下劍尾等。成體雌魚體長可達5~6 厘米。
孔雀魚是熱帶魚中最普通、最為人們喜愛飼養的一種魚。它體小玲珑,活潑好動,雄魚體長3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身長的2/3左右;雌魚體長可達6厘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2以上。雄魚體色斑斓多彩,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基調色為淡紅、淡綠、淡黃、紅、紫和孔雀藍等。尾鳍和體腹上有藍紅色圓斑,其周圍有淡色環紋,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得名。背鳍短而高,尾鳍寬而長,並有琴尾、圓尾、上劍尾、下劍尾、叉尾、方形尾、火炬尾、齒尾、大尾等各種形狀。
雌魚較雄魚體色遜色得多,多為單一銀灰色,尾鳍上雖有一些花紋,均沒有雄魚的鮮艷。雌魚身體較粗壯:體長可達7厘米左右,體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鳍和尾鳍的顏色較雄魚遜色得多。雌魚的各鳍均較雄魚的短,但體長約為雄魚的2倍。孔雀魚的繁殖力很強,經過人們長期雜交培育,產生了許多花色品種,千姿百態。
發展歷史
孔雀魚的學名是Poecilia reticulata,英名為Bellyfish,Guppy,Millions,在分類學上是屬於花鳉科(Poecillidae),是屬於卵胎生(Livebears)的種魚類。原產地是在中南美州(巴西、委內瑞拉及亞馬遜河一帶),俗名為古比魚(GUPPY)。
文獻中最早的登載是在西元一八八六年時,由英國的傳教士Robert John Lechnere Guppy,由南美洲帶回了一群不同形態的小魚,贈予英國大英博物館,為紀念他的功勞,於是就以GUPPY便為此種魚的英文俗名,GUPPY之名在歐洲大陸便流傳開。
孔雀魚為早期為了要預防登革熱從國外引進的魚種,也就是早期大家所謂的"大肚魚"或是日本人所稱之的古比魚(Guppy)。而當該魚被引進入亞洲時,由於其尾巴炫麗有如孔雀,於是大家便稱之為孔雀魚。經過長期的人工預種及改良,即為現今的孔雀魚。孔雀魚由於詭谲多變,從古至今一直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也正因如此,水族就流傳著一句名言:"從養孔雀魚開始,最終又回到孔雀魚",由此可知孔雀魚的魅力遠遠勝過任何種類的魚!孔雀魚由於它的變化萬千,在品種上及養殖上至今未能有全盤的定論。
如何訓練狗狗不害怕火光 巴哥犬(詳情介紹)
環頸鹦鹉價格 變種的價格往往十分地高 環頸鹦鹉價